当前位置:首页 > 图书笔记 > 正文内容

《赶时间的人:一个外卖员的诗》

cuijijun3个月前 (02-04)图书笔记402

1. 作者背景

生平

本书作者王计兵是一位来自江苏东海的外卖员。他出生于普通家庭,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压垮他对诗歌的热爱。在忙碌的外卖配送工作间隙,他坚持创作诗歌,用文字记录生活的酸甜苦辣。他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既经历过底层生活的艰辛,从事过如矿工等艰苦工作,也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努力打拼。这些经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性的细腻洞察。

写作风格

王计兵的写作风格质朴自然,情感真挚。他以平实的语言,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琐事、内心的真实情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融入诗歌之中。其诗歌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手法,而是以一种直抵人心的方式,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温度。他善于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将外卖员的工作日常、普通人的梦想与挣扎等,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诗句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

写作动机

作为一名外卖员,王计兵身处社会基层,深刻体验到生活的不易与艰辛。他创作诗歌,一方面是为了抒发自己在生活中的种种情感,如疲惫、希望、迷茫与坚持等;另一方面,他希望通过诗歌让更多人了解外卖员这个群体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引发社会对基层劳动者的关注与理解。同时,诗歌也是他在艰苦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和自我价值的方式,通过文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

2. 书籍概述

主题

《赶时间的人:一个外卖员的诗》围绕着底层劳动者的生活这一主题展开。通过诗歌描绘外卖员等底层群体在城市中的奔波、奋斗与坚持,展现他们在生活压力下的喜怒哀乐、梦想与挫折,探讨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怀,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主要内容

书中的诗歌以作者的外卖员工作和生活经历为蓝本,展现了多个层面的内容。一方面,描绘了外卖员工作的艰辛与忙碌。如在大街小巷中争分夺秒地骑行,面对各种天气和路况,只为按时将外卖送到顾客手中,体现出生活的不易和为了生计努力拼搏的状态。

另一方面,诗歌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尽管工作繁忙,但心中始终惦记着远方的亲人,对家庭的责任和对亲人的情感成为他努力工作的动力。同时,诗集中还蕴含着对生活的思考,在平凡琐碎的日子里,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悟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如街头巷尾的风景、陌生人之间的善意等。此外,部分诗歌还反映了社会底层群体共同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如生活的压力、梦想与现实的差距等,引发读者对社会公平和底层生活的关注。

3. 详细内容

诗歌摘要

《赶时间的人》

**主要内容**:诗中描绘了外卖员在城市的街道上匆忙奔波的场景,“我承认,我总是低着头/我承认,我追赶每一阵风/我承认,我的时间不值钱/可我愿意/用它换取每一个需要的人脸上的笑颜”,通过描述自己赶时间送外卖的状态,表达了为了生活努力奔波,虽辛苦却希望给他人带来便利和快乐的心境。

**关键点**:突出外卖员工作的忙碌与辛苦,以及他们在平凡工作中所秉持的奉献精神,展现底层劳动者为生活奋斗的坚韧。

《在纸上重建故乡》

**主要内容**:讲述了作者远离家乡成为外卖员后,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我把故乡写在纸上/纸上的村庄炊烟袅袅/牛羊啃着山坡上的寂静/而我在另一个城市/把故乡一遍又一遍地折叠/放进贴身的口袋”,通过在纸上描绘故乡的景象,抒发对故乡的眷恋和漂泊在外的孤独。

**关键点**:体现了底层劳动者在城市打拼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成为他们在异乡奋斗的精神支撑,反映出生活的漂泊与对归属感的渴望。

《生活简史》

**主要内容**: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回顾了自己一路走来的生活历程,“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他们把它叫做螺丝/我咽下奔波/咽下流离失所/咽下人行天桥/咽下长满水锈的生活”,描述了生活中的种种艰难与挫折,如从事艰苦工作、四处漂泊等,但依然坚强面对。

**关键点**:高度概括了底层劳动者在生活中所承受的压力和磨难,展现出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引发读者对底层生活艰辛的同情与思考。

主要人物

**作者本人(外卖员形象)**:作为诗集中的核心人物,代表着广大底层劳动者。他勤劳、坚韧,在生活的重压下依然努力奋斗,对家人充满深情,对生活怀揣希望。他的经历和情感反映了外卖员群体乃至更多底层劳动者的共同特征,是一个在平凡生活中展现不平凡精神的典型形象。

关键事件(以诗歌所反映的典型场景为例)

**送外卖途中的奔波**:诗中多次描绘送外卖时在城市街道上争分夺秒的场景,这一事件体现了外卖员工作的核心特点——忙碌与赶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外卖员要面对交通拥堵、天气变化等各种困难,却始终坚持按时送达外卖,反映出他们为了生计努力拼搏的精神。

**对故乡的思念与回忆**:作者在诗中常常回忆故乡的场景,如故乡的山水、亲人等,这种对故乡的思念源于长期在外漂泊的生活。这一情感事件不仅展现了外卖员内心柔软的一面,也反映出底层劳动者在城市打拼时对家乡归属感的渴望,以及在陌生城市中的孤独感。

4. 主题与理念

主要主题

**底层劳动者的生活写照**:全方位展现外卖员等底层劳动者的工作环境、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群体在社会底层的奋斗与挣扎,呼吁社会给予他们更多关注与理解。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探寻**:通过诗歌表达在艰苦生活中对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思考,尽管生活充满艰辛,但依然能从平凡的生活点滴中找到美好与希望,传达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情感的寄托与表达**:着重抒发对家人的思念、对故乡的眷恋等情感,这些情感成为在艰难生活中坚持下去的动力,强调情感在生活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理念与信息

作者通过《赶时间的人:一个外卖员的诗》传达出底层劳动者虽身处困境,但依然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理念。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到每一个平凡人在生活中的努力与付出都值得尊重,关注社会底层群体的生存状态,理解他们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困难时,要像诗中的外卖员一样,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从平凡中寻找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珍惜身边的情感,勇敢地追求梦想。

5. 文学手法

**质朴的语言表达**:运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进行创作,贴近生活实际,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增强了诗歌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如“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他们把它叫做螺丝”,用平实的语言描绘出生活的苦涩。

**生动的意象营造**:通过生动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使诗歌更具画面感。例如“纸上的村庄炊烟袅袅/牛羊啃着山坡上的寂静”,通过“炊烟”“牛羊”“寂静的山坡”等意象,生动地营造出故乡宁静祥和的氛围,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真挚的情感抒发**:以真挚的情感为诗歌的核心,直接而坦诚地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无论是对工作的疲惫,还是对家人的思念,都以一种真实的情感流露打动读者。

6. 关键引用

“我在活着的路上/追逐着光阴的翅膀/尽管翅膀下,影子暗了/脚步累了,也不敢停留”——《赶时间的人》 此句生动地描绘了外卖员为生活奔波的状态,体现了他们在生活压力下不敢停歇的无奈与坚持,表达出对生活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期许。

“故乡,是我写在纸上的温暖/是我心底永不熄灭的灯盏”——《在纸上重建故乡》 该句用比喻的手法,将故乡比作温暖和永不熄灭的灯盏,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故乡在心中的重要地位,是在异乡漂泊的精神寄托。

7. 批判性分析

优点

**情感真挚动人**:诗歌以真实的生活经历为基础,情感真挚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心灵,引发广泛的共鸣,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底层劳动者的喜怒哀乐。

**视角独特新颖**:从外卖员这一特定的底层劳动者视角出发,展现了城市中容易被忽视的群体的生活,为读者呈现了不一样的社会画面,拓宽了对社会底层生活的认知。

**语言质朴易懂**:质朴的语言风格使诗歌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易于理解,让更多读者能够无障碍地领略诗歌的魅力,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生活哲理。

不足之处

**诗歌技巧略显单一**:在诗歌创作技巧方面,相对较为单一,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不够丰富多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对于追求高难度诗歌技巧和复杂艺术形式的读者来说,吸引力不足。

**主题深度挖掘有限**:虽然诗歌围绕底层生活展开,但在主题深度挖掘上存在一定局限,部分诗歌对生活的思考和表达相对较为浅显,未能进一步深入探讨底层生活背后的社会根源和深层次问题。

与其他反映社会现实和底层生活的文学作品相比,《赶时间的人:一个外卖员的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脱颖而出,为读者提供了了解底层劳动者内心世界的窗口。然而,在诗歌技巧和主题深度方面,相较于一些经典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还有提升的空间。总体而言,对于想要了解底层劳动者生活、感受真挚情感的读者,这本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诗集,能够带来对生活和社会的新思考。

8. 读者收获与应用

知识与启发

读者可以通过诗集深入了解外卖员等底层劳动者的真实生活状况,拓宽对社会不同群体的认知。从诗中感受到作者在困境中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获得面对生活挫折时的勇气和力量,启发读者珍惜生活、热爱生活,从平凡生活中发现美好。同时,也能引发对社会公平、底层关怀等问题的思考,增强社会责任感。

实际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读者可以更加关注身边的底层劳动者,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以实际行动表达对他们的关怀和支持。在写作方面,借鉴作者质朴的语言表达和真挚的情感抒发方式,提升自己文字的感染力。对于从事社会研究或公益事业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关于底层劳动者生活的一手资料和情感洞察,有助于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为改善底层群体的生活状况提供参考。

9. 个人反思

阅读《赶时间的人:一个外卖员的诗》,让我深受触动。这些诗歌让我看到了外卖员这个熟悉却又陌生的群体背后的艰辛与坚持。作者用简单的文字描绘出生活的复杂与美好,让我意识到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有着不平凡的故事。它使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让我学会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和坚韧。同时,也提醒我要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传递温暖和善意。这本诗集不仅是诗歌的集合,更是生活的教科书,教会我如何在平凡中坚守,在困境中寻找希望。

10. 主要句子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在这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面对生活苦难时积极乐观的态度,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是作者对生活意义的一种诠释,也是诗集中传达的核心观点之一。

“每一份外卖,都是生活的期待,我带着这份期待,穿梭在城市的血脉。” 此句将外卖与生活的期待相联系,体现了外卖员工作的意义,反映出底层劳动者通过工作为他人带来希望,同时也在工作中寻找自身价值的心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内酷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neikuw.com/?id=227

分享给朋友:

“《赶时间的人:一个外卖员的诗》” 的相关文章

《运河三部曲》

1. 作者背景 生平 《运河三部曲》作者是徐则臣 ,1978 年出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他的创作风格多样,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现实生活,同时融入深刻的思考。其作品关注时代变迁下小人物的命运,地域上常聚焦于运河边的城市和北京,展现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他凭借扎...

《那些人类已知的未知问题》

1. 作者背景 生平 假设作者是一位跨学科领域的学者,具备深厚的科学、哲学和人文知识背景。可能在大学或科研机构任职,长期从事对前沿科学问题、哲学思考以及人类认知边界的研究。也许拥有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专业学位,同时对哲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

《马可·波罗行纪》

1. 作者背景 生平 马可·波罗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个商人家庭。1271 年,17 岁的他跟随父亲和叔叔踏上前往东方的旅程,历时约四年抵达元朝。在元朝,他得到忽必烈的赏识,在朝廷中任职,游历了中国的许多地方,还曾奉命出使东南亚、南亚等地。1292 年,他离开中国,于 1295 年回到威尼斯。1...

《波河故事漫游》贾尼·切拉蒂

1. 作者背景 生平 贾尼·切拉蒂(Gianni Celati)是意大利著名作家,1937 年出生于意大利帕尔马。他毕业于博洛尼亚大学文学与哲学系,早年曾从事教师职业,后全身心投入写作。切拉蒂的创作生涯丰富多样,作品涵盖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体裁,其文学成就备受赞誉,多次获得重要文学奖项,在意大...

《水流云在:我的西南联大岁月》

1. 作者背景 生平 由于缺乏特定信息,推测作者可能是西南联大的校友。或许是一位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的学者,凭借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打下的坚实基础,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发展;也可能是一位文化界人士,受西南联大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投身文化创作、教育等相关工作。无论何种身份,作者都对西南联大那段岁月怀有...

《人性的力量:人性如何塑造更美好的世界》

1. 作者背景 生平 鉴于缺乏关于《人性的力量:人性如何塑造更美好的世界》作者的公开信息,从书名来看,作者很可能是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或在人文社科领域有深入研究的学者。也许长期沉浸于对人性本质、社会发展以及人类行为的研究,通过对历史事件、社会现象、个体心理等多方面的研究与观察,积累了丰富的...